研討會系列之二(繁體中文)

日期:2003.09.12
地點:香港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演講廳
主辦:哥哥香港網站

主持…..文潔華(大學教授)
姣、靚、型、寸:張國榮的舞台藝術…..洛楓(大學教授)
張國榮的音樂世界…..許愿(音樂創作人)
張國榮電影中的幾種角色模型…..鳳毛(影視評論人)
張國榮的浮生六劫…..林超榮(全面創作人)

(註:所有文字譯本由本網站提供,文字譯本為內容大意,目的是為不懂粵語或因技術問題未能看到錄影的朋友了解其內容,實際意思一切均以視頻內容為準。)

序言

不獨是回憶哥哥的過去,是要延續他的未來

文潔華:

作為一個主持,相信我今日說的,也是萬千愛護哥哥張國榮先生的朋友要說的一些話,所以我不會只是說自己想說的,亦會引述我在很多網頁或一些文字媒體裡讀到的一些信件,因為我感受到他們所寫的比較起很多人所談到的更加真摯。今日我們請來每一位專家的嘉賓,都對哥哥在藝壇上的工作做過一些研究,一會兒會與大家介紹及分析。我們希望在以下短短兩、三個小時內渡過一個認真思考和紀念的時光。

今日的活動非常重要,我們常有提及的詞語「傳奇」,其實這不單純是談及一個人生前的貢獻及他的成就,而是要我們繼續去發現他、談論他、紀念他、思想他,甚至是發展他的精神。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會感覺到他是在我們當中,與我們一同呼吸,和我們息息相關。今日的活動不單獨是回憶哥哥的過去,而是繼續發展他的未來;是關於他,亦是關於我們。

對他的表演藝術,很有相逢恨晚的感覺

文潔華:

我讀到很多紀念哥哥的文字,由於內裡的感情是那麼「真」,每一篇都可以成為中文教材,甚至是示範的讀本,我相信寫這些文字的人或許不是經常執筆,但由於他們那真摯的感受,寫出來的文章都是行雲流水般。我發覺這是有趣的,原來藝術果真是「感情先行」,這「感情」在哥哥一生的活動及工作裡,都是明顯的。

我想先談一位中國大陸朋友的網上留言,因為他寫的代表了我們不少人的心聲。他說香港人,因為他本身不是香港人,對於失去張國榮的感受和其他人是不同的,他們都很熟識他;看著他長大,看著他成熟;看著他輸,看著他贏;螢幕上看過他哭,看過他笑,看到他得獎時那份開心;看著他談戀愛;看到他說話時的活色生香,他的每一段經歷都是香港人所熟悉的,26年來他的每一個舉動香港人都見到。報紙上、電視上、電影上經常都有他,他是將自己的一個側面給人們看。在紅館的舞台上,他演出過120幾場演唱會,和每一場一萬四千幾名觀眾一齊唱歌一齊跳舞;而在舞台以外,在很多的場合,無論在酒店、在街頭,在中環、銅鑼灣、灣仔、旺角,都有可能見到他,人們會跟他打招呼,和他影相,請他簽名,他已經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我覺得這位大陸朋友的觀察全部都是對的。由於這個原故,他寫了或許有洋洋十萬字在網上。他說自從他去世後,有很多人在網站上留言,很多人在四月一日後才認識這個人的成就和地位,並且才開始在網上找他的資料,特別是外地的朋友。很多人在留言簿上說很遺憾,為何以前不認識他,為何以前不了解他,為何一個人可以「好」到這個程度,為何從來沒有關心過他,甚至對他的一些說法一些看法都是道聽途說來的,把他放在生活外一旁,似這個人只「存」但「不在」。我其實也一樣,當然我是香港人,我對哥哥很熟悉,但在他生前我沒有機會和他有真正的接觸,對他的表演藝術、聲色光影裡面的,很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讀多了他的資料,發現的東西更多。

我們今日第一位嘉賓在哥哥生前,不是像我那樣,她和他有過接觸,亦對他的表演藝術做了很多研究,她是洛楓。洛楓是香港文化的研究者,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本來她今日原定的題目是比較嚴肅的,叫做張國榮雌雄同體的舞台演出,但得悉洛楓你更改了題目?

洛楓:

是的,叫作「姣、靚、型、寸:張國榮的舞台藝術」。
「姣、靚、型、寸」是來自哥哥的話。

姣、靚、型、寸:張國榮的舞台藝術

哥哥:演員是要雌雄同體的,千變萬化的

洛楓:

首先引述來自哥哥幾段重要的說話,接著我會討論關於哥哥舞台上的藝術成就。

哥哥說過,一個藝人能做到「姣靚型寸」,男又得女又得,才算是成功。大家都可以問問自己「姣」、「靚」、「型」、「寸」,可以做到四份中的多少,但哥哥是可以百分百全部做到。2002年,明報周刊內,哥哥接受林燕妮訪問時提到這段重要的話,他說:「我認為一個演員是雌雄同體的,千變萬化的 …好可惜香港的市場只是一窩風的潮流,一窩風的模式,那個不是我的理想。」哥哥所言的雌雄同體演出,是個重要的理念,有表現在他的舞台藝術上,這個一會兒再跟大家討論。

另外兩段話是摘自英文的報章及雜誌,一份是Time,一份是南華早報。Time Magazine,2001年時,他對記者說他是較接近bisexual,雙性的,他喜歡Gone with the Wind的男主角Leslie Howard,他覺得Leslie這個名字很中性,所以用了這個名字。另外一段在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亦是非常重要,他說自己 “more myself as Leslie instead of selling an image”,他是很真誠地生活,舞台的空間、電影的空間和日常的生活都是結合為一的。他提到80年代的他為了要顧及當一個流行音樂歌手的形象,有當時的市場的需要,他不能說得很多關於自己的取向,自己喜愛的東西,但他現在已經豁出去了。 90年代的他,哥哥說每分鐘都是做Leslie這個角色。無論是在電影、舞台、在音樂上面,可以看到他的轉變很大,一方面是香港文化環境的轉變,另一方面是他的心態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很多東西去到某個階段,他已經不需要去顧忌。他這種開放心態影響到他在90年代之後的舞台及電影演出,演藝上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這跟他的早期是非常不同的。

開拓了香港文化的性別空間

洛楓:

哥哥能夠超越男女世俗的界限,展示第三、第四、甚至更多可能性的性別空間,結合了雌雄同體的兩面特性,做到男性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他帶給我們最大的影響是男性的陰柔特質,因為在傳統一般人的眼中,男人應該是雄壯的或者是英雄有淚不輕彈那種形式的,但他不介意去表現陰柔流淚甚至是多情那種形態,他全面地將男性另一方面的特質開發出來。而在演藝上,他走出了男女界別的範圍,創造了新的性別形貌,男人可以好嫵媚,可以柔情似水,有時他是借舞台空間去演繹,有時是借電影角色去表達,有時是在日常生活中去表現。他自豪地說過他穿紅色是穿得最漂亮的男人,傳統裡紅色很多時候被認為是女性顏色,剛才的片段都見到他穿紅色的褸(指《異度空間》放影會與日本影迷聚會時所穿的紅褸),沒有人可以有他的那種味道來。他打破了我們世俗很多的界限,很多的禁忌,男人這樣不能做、那樣不能做的事情,他全部都做了,還做得很美的一個形態。

這種表現、言行、藝術形式,對於我們香港社會,一個以異性戀為主導,一個對同性感情有很多禁忌、顧慮、偏見的社會,無論在學校、家庭、教育、傳媒上都有很多 “干涉式” 的干預,這對哥哥形成很多的壓力,但他在壓力之中仍然我行我素。<我>這首歌很明顯 ,I AM WHAT I AM,我是這樣就是這樣的。看得出90年代的他復出舞台之後,是很勇敢地走,這是重要的一步,亦開拓了香港流行文化很重要的性別空間,這是他最大的貢獻亦是終生的成就。

華人歷史上,哥哥成就不輸給梅蘭芳

洛楓:

而他所提及的姣靚型寸,看看這個他穿的類似皮草長身的衣服 [展示圖片]。皮草代表高雅女性上流社會high fashion的衣服,但他一樣可以穿,男人也可以穿出一種高雅的味道來。

在我的理解裡、我的觀點裡,我認為哥哥在香港甚至整個華人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和海外華人市場,從流行文化的歷史層面,我相信張國榮是第一個開創者。如果將他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看,我相信哥哥的成就不輸給梅蘭芳,梅蘭芳在京劇上的成就是毋庸懷疑的,而哥哥在流行文化、流行音樂、舞台、電影的演出,我相信他所突破的、他所做的是前無古人。與羅文不同,羅文都可以好姣好型,靚唔靚、寸唔寸可能大家有各自的評價,在香港的流行音樂歷史,羅文本身都有其重要性,在香港整體的發展、懷舊文化裡面,羅文的成就我依然肯定,相對於這,張國榮走出的步伐更多,因為哥哥有電影的空間,有電影的成就,在華人的地方,華語電影的世界性影響比較大。在電影方面不同角色的演繹,尤其是性別越界gender-crossing 那種的表達,在目前來說,我暫時找不到第二個可以替代他。

雌雄同體的演出

洛楓:

而他剛才提到的所謂雌雄同體的演繹方法,我們看看他的表現,這張是《春光乍洩》的造型照 [展示照片],在影片中被王家衛後來剪輯刪掉了。剛才他提到一個演員是千變萬化的,應該是雌雄同體的。雌雄同體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身上有男性、有女性的特質,可以同時出現,同時互相補足。這個觀念最早提出的是一位英國小說寫作家叫 Virginia Woolf,她提到男性和女性的特質,兩種特質在同一個人身上,一齊結合才能創造更高的創造力和力量,而那個表達才能更加完美,她說的是在寫作層面上。而張國榮的體驗是在舞台及表演藝術上,張國榮提到一個演員雌雄同體的演出,其實是指如何在一個 role playing、一個角色的演繹裡面,比較全面地去展現人性不同的面貌,人可以有陰性、有柔性、有陽性、有剛性或者兩種互相滲透,出現第三類特質等等,一個男性如何表現一個女性的媚態,女性如何表達男性的剛毅,在這方面,看張國榮的《胭脂扣》、《霸王別姬》、《春光乍洩》等等的電影都可以完全體現到雌雄同體的那種特質。

我們看回舞台上的雌雄同體的演出。今天會上會播放兩個片段給大家看,一個是他在2000-2001年度Passion Tour演唱會裡面,我會說說他的舞台服飾,因為那個演唱會在香港本地傳媒引起很大的負面批評,在海外則受到高度評價,可以看到香港傳媒的膚淺,甚至一些 so-called 時裝設計師的那種無知。實際上,大家可以看到哥哥整個意念是如何處理,與法國時裝設計師之間的合作狀況。

第二個片段我會播放一個MV 叫做<怨男>,是關於衣服的更換,表達了衣服更換與性別的更換之間的意識,看看MV怎樣去表現一個身份轉變的故事。

Passion Tour演唱會的藝術意念

洛楓:

看回 Passion Tour 演唱會,哥哥很有面子能夠邀請到法國很出名的時裝設計師 Jean Paul Gaultier替他做了六套衣服。Jean Paul Gaultier 有壞孩子之稱。整個演唱會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舞台藝術,裡面是包括了舞台、劇場、時裝、故事、音樂、演出這幾方面的結合,而 Jean Paul Gaultier 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時裝設計師,他在法國的時裝歷史裡面有他的特點,會先跟大家說說他的歷史,大家才能明白他那六套衣服的用意在那裡,作為反駁當時一些本地傳媒對哥哥在演唱會裡的長髮look、男人穿裙演出的言論。

Gaultier 最出名是將男性和女性的服裝符號 mix and match,他差不多是第一個這樣做的,另一個特點是將 high fashion 同 street fashion(街頭服飾)結合在一齊做成一種破爛和高貴的合併。Gaultier 在七十年代受到女性主義運動和同志運動的影響,麥當娜的內衣外穿就是 Gaultier 一手造成的一個很大的代表作。Gaultier 在90年代有幾個系列,叫做fatal man (致命男人)、pretty boy (美少年)、……。這是他90年代時裝系列品牌的名稱,剛才把品牌quote 出來,其實全部都可以稱呼於哥哥張國榮在Passion Tour 演唱會的形象設計,特色是後現代那個時期對時裝文化重新開拓、重新表現出來。

我們先看看Gaultier 的服裝設計圖片,這些衫後來在哥哥演唱會上都有的 [展示圖片]。這是個男裝裙褲,哥哥第一場演唱會其實是一條裙,被人影到走光相,他第二場開始改穿了裙褲,來源於這裡的,是85年Gaultier 的時裝系列。另一張是哥哥演唱會最後那套長絲絨褸,這是96-97年 Gaultier 所設計的。這張是雌雄同體,這兩個男性女性很難分到的。Gaultier要做到另一種形態。我們從文化角度去看,衣服很明顯會告訴你穿衣服的人的性別,告訴你他是什麼社會階級,告訴你他的年齡,雌雄同體的那種做法是將男性女性的衣服打亂,在西方的時裝裡面其實是不容易的,經過了很長時間的struggle。女人用男人的衣服,很早期就有,如女強人的衣服,女性西裝;但男人用女性的衣飾是很艱難的,因為社會很多禁忌是不容許的,但 Gaultier 就好大膽,男人著裙,其實古代希臘男人是穿裙、甚至穿袍的,這些打扮是 cross-gender,男性也可用些頸鏈、accessories、配件、紮鞭、長頭髮,顛覆了男人要怎樣,女人要怎樣,大家互相跨越,然後去尋求、發掘原來每個人的特質裡面可以有另外一面完全不同的。我們assume 她是女人,但她可能好陽剛好男性,我們assume他是男人,但他可以好嫵媚好嬌好溫柔。這幾張圖片是給大家一個 background去知道 Gaultier 的時裝歷史,他將過去、現在和不同的少數民族服飾互相兜亂、 混雜,再拼貼,無論在顏色、在cutting、在布料上的運用都是非常大膽創新,將男女的衣飾無彊界地隨意拿來做新的型態。

我們看回 Passion Tour 演唱會,其實它整個故事,是 From Angel to Devil,從天使墮落變成魔鬼。這是哥哥服飾那六張圖片 [圖片展示],第一張是白色的羽毛裝,白色的天使,象徵一種好純粹、很pure、很simple,很簡單、很單純的;第二張和第三張是人間美少年,是 Gaultier 的 Pretty Boy那個形態,第一個是古埃及圖案銀片透視衫,上面是古埃及的設計 cross the culture,下面是黑色的水手褲;第二個是希臘式的貝殼衫,第一場唱的時候是條裙,被人影到走光,後來換了這個裙褲;第三個階段變成拉丁情人,金紅色的西裝,跟著是黑色的see through,下面一條tight 的長褲,漆皮光面的,做成sexy及erotic 那種型態,很吸引的,是被慾望的對象或者他慾望人。他放在台上是給你望、給你看、給你對他有種 desire及令人感到他很姣,等你去對他神魂顛倒。Angel 跌落人間變成美少年、變成很吸引人的、很erotic、很sexual的情人。 最後是Devil,穿那紅色褸時,他額頭都畫上了一個魔鬼符號,這個Devil 是一個魔幻幻影式的狀態,很沉溺及表現了很魔幻的力量。

其實整個演唱會,在香港的演唱會歷史,很少會做這樣東西,即是一種劇場,有故事,有起承轉合,用衣服去講故事,去講一個人的成長,由一個單純的Angel 跌落人間,變成一個 Pretty Boy很美麗的美少年,變成一個Sexual Object,去迷人家,去被人迷,後來變成魔鬼去控制人,是一個成長故事。在香港的流行音樂史上,我相信沒有人這樣做,整個舞台設計是一個dreamland,這裡能夠看得到哥哥那姣靚型寸,男又得,女又得,顯示男性穿了一系列cross 了女性性別的衣服,因為他駁了長頭髮,但他身體的線條大家看到是男性的,健身後很結實的,他的聲音,甚至他有留少少鬚,是一個男性去穿這些衣服,去表現男性的陰柔,他不是在扮女人。當時他說:「我不是扮女人,我是以男性身份去表達衣服是可以這樣的。」

我現在放一個片段,是剪了兩段在 Passion Tour 演唱會裡的歌,一個是<放蕩>,一個是<American Pie>。大家們可以留心剛才那些衣服和他的 body gesture。

香港傳媒對藝術作品的無知

洛楓:

Leslie 本身在英國讀書,雖然他沒有完成整個大學課程;他是讀 textiles、時裝的,他爸爸是造西服的,幫很多出名明星造西服,其實他是有個background,對時裝、對衣服有很強的敏感度、 sensitivity,而他找 Gaultier 幫他設計衣服,我好肯定他知道Gaultier一向是玩什麼花樣的,我亦很相信 Gaultier 很知道張國榮預算在舞台做些突破,做些在香港演唱會從來未做過的。哥哥在這方面有很強的意識,他平時讀很多書,吸收很多不同的學問及理解很多不同的文化,如何能去跨越性別界限。我當時很氣憤本地一些傳媒和不知那裡跑出來的時袋設計師,說他什麼穿舊衫,說 Gaultier 翻舊作,說男人應該陽剛,哥哥心理有什麼問題等等的話。這些本地傳媒的評論,現在已成為一個歷史的檔案,他們的無知,已成為很好的社會研究反面教材。

期後演唱會在海外地方巡迴演出,在日本、加拿大等,對演唱會都是高度評價的。我記得我去看演唱會時,我妹妹和一個在外地來的外國人一起去欣賞,他說好fantastic,他不懂廣東話,但他覺得整個舞台,在視覺上令他非常震驚,他說除了日本,原來香港可以有人這樣做,因為日本在舞台上倒亂性別上亦是很有歷史的,香港也有使他非常震驚。

香港曾經有這樣的藝術層次,那些傳媒卻不懂去珍惜,是非常可惜的。我們看回這個演唱會,哥哥是利用他的身體作為一種武器,去展示衣服、性別可以跨越男性女性、時代地域、歷史和文化的,去表達Gaultier 設計師那種雌雄同體的最高境界,將雌和雄同集於一身去表達這種力量出來,將男性女性被固定了的疆界、甚至僵化的限定,完全打碎了,無視世俗的觀念,開拓了一個新的空間去表達新的性別身份,去啓發一個很多禁制的社會。

<怨男>MV的易服與性別解放

洛楓:

而最後的部份是說說<怨男>這個MV。這個MV 我看的時候覺得非常之好玩,裡面有個故事,很多觀眾看的時候會很欣賞畫面上的開放、跨越空間。這個MV 是描述一班男人,詞是林夕填的,林夕是我的師兄,我相信他很喜歡張愛玲,<怨男>有可能是張愛玲的怨女小說而來的名。女人去閨怨,傳統是接受的,男人去閨怨一定被人否定,他就寫首<怨男>由哥哥唱,男人也可以閨怨,可以幽怨,如果沒有愛情,男人一樣可以憂鬱,哥哥可以唱出那種味道來。 MV藉著一班男人,日間可能是律師、Professional、專業人仕、技術人員,晚上放工後,除下領呔,除下西裝,除下象徵他們職業身份的那些衣服,換上他喜歡的衣飾,一些shining、閃亮的衣服,圍巾,耳環,上了粧,出去 “wet”。請留意 MV 的故事及哥哥那挑逗性的演出,他展示了他的身體,「姣靚型寸」全包括在內。MV裡大家可以留意哥哥的衣飾、那個銀閃色的化粧、男人們在洗手間換衫,換來換去;那裡有很多衣服的符號,包括衣服、配件、飾物、化粧、香水等等,他們在表達性別在夜間的解放。

<怨男> MV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意念,男人是可以渴望愛情的,他們是可以渴望被愛的,哥哥說過 more myself as Leslie instead of selling an image,會希望別人關心他,愛對他來說不會嫌多的;在這歌曲裡,男性被遺棄,沒有愛情,很孤單,他們要如何使自己開心。

MV內衣服與性別的意識好強烈,社會上的禁忌,有些衫男人不能穿,有些顏色男人不能用,穿了用了會有人說三道四,批評男人camp,甚至懷疑他們的取向、心理、家庭問題…。MV 內有用來裝飾的假髮,一大束的金鏈,哥哥頸上都是金鏈,世俗如何對他來說是另外一回事,他是如何通過「換衫」去表達那種狀況。出名的作家 Virginia Woolf 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她說過性別如衣服,可以隨時替換的。回想哥哥在97演唱會的紅色高跟鞋,最後他躺在地上,換了那雙鞋,他要告訴觀眾性別就好像衣飾那樣,是可以替換的。日常生活裡,早上你會穿戴上一些衣飾;你會穿戴某些衣飾去某些場合;某種心情,某種天氣,你會有其他的選擇,那是自我認同,是由內而外的表達。在MV 裡強調男性在日間裡被迫於社會制度,他們或許是律師、修水喉的,技工人員,衣服要與職業有關,衣服是一個符號去代表他們,這無奈是框著了他們。哥哥在這MV裡表達了解放,他們將領呔除下,將日間的衣飾除下,將縛著自己的東西拆下,凈下一個身體,自己重新去裝扮,自己想什麼樣都可以,上粧、帶假髮都可以。我覺得這MV是重要的,是震撼的。

另一個重點是重新強調男性身體的主導性。現在的傳媒,尤其是通俗的傳媒,喜歡偷窺,喜歡偷窺女性的身體,近幾年發覺男性的身體都有被偷窺,那個走光,那個露點。MV中身體被展示出來,是一種肯定的naked bodies,有幾個鏡頭是哥哥和整班dancers換衫,甚至有一場他剛除了衫,露了少少點,有個紋身,他很挑逗性,眼睛向鏡頭瞄了一眼,很可愛,很犀利,很勾魂攝魄的。換衫露點其實是表達dressing 是一種pleasure,一種快感。MV內容表達了男性對自己身體的自我觀賞,哥哥有很多片段都有這種型態。

[播放MV]

關錦鵬曾說過,他說自己是個自戀的人,對住鏡愛上了鏡裡面的自己。《阿飛正傳》內就有這樣意識的一幕戲。男人換衫或許會是貪靚、會有裝扮的需要,這可以是一種快感。為何男人不能貪靚?為何男人不能公開地貪靚?這些訊息對社會都很重要。MV 有一幕是在洗手間自我觀賞,自我陶醉,換了一些女性質料的衣服,變了新的形象。

MV裡,哥哥有精彩的演繹,有意識的,有一個sexual的象徵。其實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向去解讀這些畫面,或許是一班專業人仕,到夜間去了不同他們日間的環境,可能是Night Club ;或許是一個寂寞的男人找尋到可以聚集的地方;又或者他們做舞男兼職,因為有鏡頭見著他們數紙幣;男性可以做一些被認為是禁忌的東西,夜裡的空間是完全打開了,表達一個男性的身體可以用另外一個形式、程式去出現。夜間成了一個解放的空間,表達了男性的需要。

要珍惜及發揚哥哥艱難下所開拓的多元性別文化空間

洛楓:

我最後的話,相信哥哥現在已經成為一個 Legend,一個傳奇,可以肯定暫時在我的觀點裡,無人能夠可以替代他。他在舞台及電影上的努力及開拓,希望有人可以繼往開來。在過去這麼多年,哥哥經歷了很多不同的階段;他在90年代復出時期,他很清楚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選擇、取向,將會面對的社會壓力及禁忌;但他要自己走得更遠,比其他的人走得更多。在哥哥的努力下,很艱難地開拓了一個比較性別多元的香港文化空間,這個空間我希望以後的演藝人、香港的傳媒要多些去珍惜,希望日後有人可以繼往開來,將哥哥的成就發揚開去,因為這個成功實在得來不易。

張國榮的音樂世界

這類的研討會去年今日就應該舉辦,讓他知道,讓他快樂

文潔華:

多謝洛楓很特別的見解。

哥哥的一生唱過很多訣別的歌曲,最明顯是他真的訣別過一次。89年紅館,當時很多人傷心地怕他從此不再唱歌,14年過去,當初在紅館的人今天仍在,又是難過地與他徹底的再度訣別。在網頁上,我讀過一些對他的歌藝的文字,無可否認,他的個人之處是他的感情很投入,唱起快歌瀟灑強勁,慢歌婉轉低迴,勵志歌曲神采飛揚,愛情歌曲柔情似水,每首歌都像他心底裡和大家傾訴。他離去後,有電台一再警告,不要自己一個人聽他的歌,因為他的歌曲感染力太大了,聽後容易失控或者抑鬱。在歌壇上比他聲音條件好的人或許會有,但沒有人能夠像他那樣,在歌曲裡注入那麼濃、那麼深刻的情感。今天我們有香港很資深的音樂人作為第二位嘉賓,他曾和哥哥合作過,有過一些作品,他是許愿。

許愿:

我感到遺憾這個研討會今年在他生日舉行,但他不在,我覺得就算是去年今日,Leslie所做的一切,在舞台上、電影上、音樂上都值得我們去尊敬、探討和研究,因為他開了很多路向給後面的人去跟著走,包括我在他身上學了很多東西。或許這是人性或是社會問題,當我們擁有的時候 我們不懂去珍惜,當我們失去了,才拿來研究、來追憶,但我知道如果他今日在的話,他會開心的,他一直對自己的工作、創意都是引以為傲的。如果他知道,我相信他會知道,今日你們在追憶他的藝術作品,給他無比的尊重,他會很開心的。

由不被接受開始

許愿:

我認識Leslie可以說是一個緣份,我和他並不算是很要好的朋友,但在我工作裡面,有三次和他邂逅,這三次對我來說都很重要。

在1985年,我來香港實習舞台指導,竟然被派做香港小姐演出舞蹈編排。

他那種「姣靚型寸」絕對是我們幕後人幕前人不單要接受,而是很essential的。我覺得一顆星、一顆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明星、歌星,如果沒有這種自信心,實是欠缺了些甚麼似的。很可惜「姣靚型寸」這四樣東西,除了「靚」之外,未必會帶給一個藝人很好的評價,Leslie早期便遇到這樣的事。

Leslie早期出道時,我已經有留意到他,因為我在國外生活了一段時間,好留意一些比較洋化的歌手。70年代中,有很多中國人唱歐西流行歌曲,如杜麗莎、賈思樂、露雲娜。當時樂壇開發的表表者,有兩位人兄,一位叫許冠傑,一位叫羅文。「姣」這方面羅文是一位前輩,許冠傑是代表了市井階層的,奇怪是,阿Sam是位大學生,羅文沒有在大學進修,在日本學過唱歌和跳舞。羅文絕對是屬於舞台的一個人,舞台表現好出色;Sam歌曲裡的歌詞很有哲理,但他懂得包裝自己,使自己 “入屋” ,令人接受的一位 local hero。Leslie當年見著這兩個大哥哥,多少有影響到 Leslie的音樂,他由<American Pie>贏到亞視(麗的)的歌星和藝員合約時,己經有心要在歌壇作一番事業,可惜當時的他沒有得到機會。

記得跟他有過一段談話,我說曾經在節目與節目中段見到Leslie的music video<Seasons in the Sun>唱得很動聽,他說沒有呀,我問:「你是否拍得太多MV,忘了?」他會鬧著玩說:「我想你可能是老人痴呆症。」Leslie在我們面前是個非常樂觀,非常開心,經常說笑,整天鬧著玩的一個大孩子,但較熟識他的人會知道他其實有很濃厚的dark side(憂鬱)。作為一個歌星、明星,他的這種 dark side 會令他更加吸引,更加富有魅力;這種dark side 不是很多人懂得去欣賞。羅文可說是開先河,做到姣型,人家可以接受,但Leslie不同,他給人感覺是一個官仔,有錢仔,而不是好像羅文那樣第一首hit song <前程錦繡>,是一個捱過苦的人。Leslie給人的感覺似是沒經過甚麼挫折,他的挫折在別處經過,但不是很多人知道他的辛酸,大家只道他是有錢仔,贏了 <American Pie>,然後很有自己的個性,這令他掙扎了很多年也紅不起來,他年紀小,那時才19歲,這個年紀總不能走出來說已經歷 “幾許風雨” 吧。當時還有賈思樂,他們都唱英文歌,但到了中文歌曲流行時,這些人都被淘汰了。Leslie在麗的拍了很多電影劇,但我們清楚他是個音樂人。

我回來香港的時候,他已經紅了。回想他為何那幾年這麼辛苦呢。他同是簽了羅文、Danny的經理人,當時的經理人只幫藝人book show 登台,那經理人幫不到 Leslie,聽聞還拿走了他的錢。他們三個最不當紅的是Leslie,因為在歌手來說,他太有個性,太有自己的態度,太有憂鬱的感覺。他那種憂鬱和Danny有所不同,Danny有種純情的態度,一首<眼淚為你流>就紅了,Danny 比 Leslie幸運。Leslie在麗的那段時間很鬱鬱不得志,Leslie想爭取唱一首歌或主題曲都很困難,多年後才轉去華星 / TVB。兩人同屬青春偶像的category,但拍戲都是Danny 主角,Leslie 是配角。有因有由的,Leslie 其實有James Dean 那種感覺,由認識他到現在,他就有那種反叛、怨男的味道,小朋友十幾歲就有怨男的感覺;Danny 那種怨是乖巧的,較易被觀眾接受。

哥哥:我就是我

許愿:

但Leslie沒有放棄,直到<風繼續吹>。有意無意地「風」代表了張國榮,在意識形態上,他真的好像風。由<風繼續吹>開始,一片風吹過來,<Monica>,<H2O>,紅得好利害,而這不羈的風,在85年被認同了,成為了巨星。

但這風開始得不怎麼容易。從音樂上去看亦有其因由,當時紅的羅文、許冠傑、關正傑都較高音的、林子祥更加高音。香港可說相當受日本樂壇的影響,流行曲比較喜歡男仔的聲線亮一點。Danny 的聲屬於比較亮的,雖然 range未必高Leslie很多;而Leslie最漂亮的是中音、低音,當然他的高音亦很舒服,但在當年,一把比較沉的聲音是得不到很大的認同。Leslie是一個天才來的,他是喜歡唱便唱得很好。當然,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會覺得他唱歌很好聽呀,當然應該紅,他最靚的高聲,不是在G、A那裏,而是在D、E左右。但在1981年的時候,是不容易的,一把比較沈的、陰柔的聲音是得不到聽衆或DJ很大的認同。到<風繼續吹>他開始紅,開始多些人接受他。我最尊敬Leslie的,是由開始到他唱<我>,他真的是I am what I am, he is what he is, he was what he was,他從來沒有為其他人去做一些東西,他一直有自己的堅持,知道要製造一個自己的音樂空間。

但是在香港的樂壇,這麽有挑戰性,其實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是很難有自己的一個意見能展現出來。但很開心,82年、83年,開始聽到他的聲音,後來變成一把受歡迎的聲音,他Pop Idol的形式被人接受了。我們知道張國榮是有料的,張國榮對音樂是很有認識的,對事情有自己的見解,他是一個有品味的人,他早期成名作,<H2O>,<Monica>,<Stand up>等…很有energy,慢歌<為妳鍾情>等…很浪漫,是展開了樂壇成功的第一頁。

第一次的工作邂逅

許愿:

85年我和Leslie第一次工作邂逅,我當年任《香港小姐》歌舞表演的助理舞蹈編排,而排舞老師則是一位外籍女士,家住愉景灣,當時愉景灣過了午夜12時就沒有船返家,排舞老師對PA(製作助理)說,過了12時,公司要安排地方給她睡。當晚拍攝過了午夜的二時,排舞老師顯得很徬徨。我記得那一幕,Leslie站在門旁吸煙,而他們正在談論這個問題,PA叫排舞老師在排舞室的榻榻米睡,並說就算是artist (指張國榮)也只得到同一樣的待遇,Leslie聽到後以英語答PA:“I am not an artist, I am a star!” 我剛來港做事,我弱小心靈覺得他好犀利、好正,Leslie這種自信和自我肯定,有些人或會認為是「寸」,但對我來說,就是他那樣的「寸」,令他更有光芒,能成真正的Star。他這樣的走過來,真的非常有型,《阿飛正傳》裡是捕捉到他那些神韻。他與我和排舞老師去了利園酒店check-in。我和他在lobby 談通宵,他說由他簽賬單,華星會付錢的。多年後,你們稱呼他為哥哥,其實很多年前他已經有這種心態,好喜歡去照顧人,很自然的那種,不是充英雄式的,Leslie 是疼愛你的那種照顧。但他不喜歡就很不喜歡,是愛恨分明的。

之後,我們一直沒再合作,他開始更紅,他的歌路開始有變化,他簽了新藝寶,自主權多了,他那種Idol的歌曲的品種開始有些變化。他開始有些舞曲,不是<Monica>的那種日本Idol舞曲,而是dance song,是比較 fashionable 的,比較有品味的,例如<側面>。Leslie的品味越來越流露了出來,他的歌還是非常非常受歡迎,因爲他的表演實在是很好,而且他的那種sexuality開始出來了,好像<無需要太多>。早期<柔情蜜意>你已經感覺到 Leslie 那種性感,但到新藝寶時期,他的性感已經豪無保留地流露了出來。我非常多謝他,他在87 / 88年出了Salute大碟,他唱<滴汗>,唱得好性感。Salute是一張很動聽的唱片,他開始要做些滿足到自己的東西,以他的天皇巨星地位,不需要唱人家的歌,但他都唱,用自己的方法去唱 。我知唱片公司非常不贊成他出此碟,但一個音樂人的堅持很重要,不要每個產品都從純商業角度去看,當時得令的張國榮已經在做一些非商業的東西。他很得我們尊敬,也見著他提攜新人;他開始寫歌,例如和阿Sam合唱的<沉默是金>,他在音樂的抱負越來越大,想做的事更多。

之後是Leslie和阿倫的時代,阿倫的歌迷令他很難堪,當年Leslie正值高峰,但他不開心。我總不明白為何不能一山藏二虎,樂壇這麼大,為何不能接納兩個不同形式的歌手。之後是他的Final Encounter,Final Encounter的那一夜,他要音樂人、歌手們見證他封咪。

他後來去了Vancouver 買屋,他對我說:「多點過來探望我。」他吐苦水的說在那邊只得唱卡拉OK,唱任白的曲;他真是一位很有趣的朋友。我們談到退休這件事,他說了很多他自己的原因。我那時已經感覺到 Leslie對任何事情,有自己的方法來決定,無論做朋友的或者是同行的給他意見,他是會聆聽、會分析,但決定始終是他自己,沒有人可以左右他,當年的退休到今年的決定,我們絕對不同意。當年、今年,我都絕對不同意……,由始至終張國榮真的是張國榮,他有自己的想法。

他像不羈的風,不受束縛的時候最精彩

許愿:

我覺得他跳人家為他編排的舞不是那麼精彩,不用別人安排,自己發揮的時候最是好看。Leslie很努力去排練,但跳人家編排的舞步沒有他自由發揮的那麼好,返回樂壇後,我對他說:「不用排舞了,你自由發揮的最是好看!」他像不羈的風,不受束縛的時候最精彩,唱歌亦是,他越不受束縛,歌會越好聽、越放,亦越有他的性格。

第二次的工作邂逅

許愿:

第二次工作上的邂逅是《金枝玉葉》。Leslie返港拍《霸王別姬》,大家都要求他再唱歌,但他覺得沒有一個理由去唱。

很有緣地,《金枝玉葉》的劇本出來了,大家覺得張國榮是唯一可以演那個角色的人選,我便趁機安排Leslie在戲中唱<今生今世>和<追>這兩首歌。我對他說雖然戲裡角色不是歌星,但他是監製,要作曲,他在戲裡需要唱歌,這樣騙了他唱歌,其實是半騙半哄,一半是他情願的。而在Leslie過世前半年內,他購回這兩首歌的版權(註:電影版本和<寵愛>的版本不同),我相信Leslie是有計劃再推出這兩首歌。這兩首歌大家在電影裡面聽到只是部份的版本,全部版是 Stereo的,希望唱片公司快些出版他替我錄音的 Stereo版本,是很震撼,很犀利的。 <追>他唱了三次,由頭到尾沒有停過,一次,我說好,二次,我說好,再來,都好,三個都是無懈可擊的,三個都有不同的 feel,三個都是一次過錄完,和這種歌手合作最開心,用功得連歌詞也熟讀才走進錄音室。93年我覺得他的聲線比退休前還好。<今生今世>更加犀利,因為<今生今世>是沒有音樂,即彈即唱的,通常即彈即唱要有拍子,因為跟著鋼琴唱是很難的,但他竟然不需要拍子機輔助,他說:「得了,阿熹彈我唱。」 在no meter下唱了<今生今世>,亦是一次過錄完。我要求他給我安排這兩首歌在《金枝玉葉》的 sound track內,那時他還未決定是否再加入樂壇,這兩首歌很可惜沒有放進《金枝玉葉》那原聲碟內。他醞釀復出,後來簽了滾石,出了<寵愛>。<寵愛>那張碟他製作的過程好艱辛,沒有一個真正監製去幫助他,他自己差不多要做所有的東西,我覺得這張碟他過份地挑剔,令到它perfect,大家知道他是完美主義者, Leslie 最好的是在他最放的時候、最沒顧忌的時候,所以《金枝玉葉》的版本比<寵受>的版本好。

我覺得從<這些年來>、<紅>、<Untitled>……Leslie踏入了另一階段的音樂空間,他再不只是偶像,他很有風範。他仍然漂亮,實際上可能比以前更漂亮;唱歌唱得好,實際上可能比以前唱得更好,歌聲更開放、更瀟灑,所以人也變得更加有趣。90年代的張國榮,打開了香港有史以來從來未有過的Adult Contemporary(成人抒情樂)的category。

成人抒情樂的表表者

許愿:

如果Leslie早期屬於偶像歌手,90年代的張國榮是香港的Adult Contemporary 的表表者。Adult Contemporary 在外國很盛行的,一些比較有成熟味的情歌、中版歌曲,不是那麼年青化,有些深度,但大家都聽得明白,聽眾的年紀可以由十多歲到三、四十歲以上,whereas 如果你是偶像,只有11歲到25歲的聽眾。外國的 Whitney Houston¸ Celine Dion 都是 Adult Contemporary 的表表者,外國很多,香港沒有,永遠都是偶像,然後到所謂的實力派,我覺得Leslie就開始了 Adult Contemporary。

我記得《金枝玉葉》後,有10多歲的朋友走來對我說,好喜歡哥哥那部戲,好喜歡張國榮,那些人在<Monica>時可能未出世,或只得兩、三歲,所以我看到張國榮再唱歌時吸引了年青的一群。同一時間他的歌曲和魅力,亦吸引著成熟的歌迷,一些可能是<Monica>時代不喜歡他的,在<追>之後變成張國榮的歌迷,你看到他又打開了一條路,這Adult Contemporary,他的音樂空間。

在舞台上表演上Leslie做了很多東西,開了很多路向給我們去跟隨。這是我們第二次工作上的邂逅,之後我自己也喜歡上他的歌。一直都會聽他的歌和很欣賞他的音樂和人格。之前我是聽歌,未至於會迷戀;<Virgin Snow> 是好的製作,那時他是一個有品味的偶像,但到<這些年來>,我自己跟著他的音樂了。除了<寵愛>,他後來的碟我都覺得很有味道、好正,我都變成了一個歌迷。

第三次的工作邂逅

許愿:

到了自己在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做董事,責任是要將之發揚光大,為想大眾對CASH認識多些,打算找一個藝人去做音樂大使,我提出找張國榮。Leslie很友善、很大方地答應了,一做便做了兩年,還幫CASH寫了<挪亞方舟>這首歌。這兩年來因為CASH的工作和Leslie接近多了,多了些深入的談話。這是緣份,不是刻意安排。

每個階段的張國榮,我都感受過,未相識Leslie前,看他的<American Pie>,看他的《浮生六劫》,然後他轉到TVB,<Monica>、<為你鍾情>、<不羈的風>,看他的「Final Encounter」,《霸王別姬》、《金枝玉葉》,到2000年音樂大使,他得到多個人生的高峰,亦可能在找下一個高峰。

他永遠都給我們最好的

許愿:

他作為創作人,我希望他推出多些唱片,做多些演唱會,拍多些戲,我相信他有更大的高峰;但作為一個要兼顧幕前的人,要顧及的事情實在多,最後他的志願是想拍一部電影,可想像他的心理壓力有多大。藝人越多矛盾,唱歌越多感情,但生活上會有很多不開心很多壓力,我們看不到,因為我們不是他,我渴望張國榮繼續唱歌給我們聽,繼續拍戲,繼續創作,但因為他的選擇,我們不可以有新歌。但我可以肯定在這裡說,我認識的張國榮,這麼多年來,他是積極追求進步,不停挑戰自己,追求最美麗最美好,無論在黑膠上或者CD、DVD、LD上或者菲林上,他都交出他最好的,或許因為追求最美麗的人要留給我們最美麗的回憶,所以……

這類的座談會應該去年當他還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就舉辦,不應待到今年。

張國榮電影中的幾種角色模型

生命與藝術的聯繫,是表演還是表現?

文潔華:

許愿是一直都想和大家分享他的感受,剛才很多謝他做了一個專業的回顧。

哥哥作為一個電影演員,他演過好幾十套電影,橫跨了20多年。有一個影迷說周星馳永遠是周星馳,但張國榮他的戲路最廣,很少人像他那樣,很極端的角色都能夠被觀眾接受,比喻就是一顆鑽石,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光芒。

以下我們有香港資深的影評人鳳毛,他在大學任教。(問鳳毛)有人說在《阿飛正傳》這套戲裡,他只是演回自己,這是否一個批評,這種講法是否準確呢?你的分析如何?你會跟我們談論張國榮電影角色裡面的幾種模型。

鳳毛:

我說回我自己比較熟悉的電影部份。大家都知道張國榮拍過的電影角色有很多種,反叛青年的形象有《烈火青春》、《鼓手》、《喝采》,情人的形象有《為妳鍾情》、《緣份》、《楊過與小龍女》,大俠形象的有 《白髮魔女傳》的卓一航、《東邪西毒》,警察形象的有《英雄本色》,古代書生的形象有《倩女幽魂》,浪子阿飛形象的有《阿飛正傳》, camp camp地的有《家有喜事》,英雄、梟雄、大賊的有《新上海灘》、《縱橫四海》,老豆形象的有《流星語》,神父形象的有《大三元》,導演形象的有《 色情男女》,風流的二世祖有《 胭脂扣》。

文潔華剛才提到一個這樣的問題,其實我都有想過,究竟張國榮電影裡面,在扮演角色的時候,是演出完全不同於他自己的角色還是他自我表現呢?

閒話休提,找回一些片段去引證。我覺得他在電影角色的演出,其實有兩重,一重是對角色的投入,另外一重是自我的表現。

透過電影的角色去發揮演技

鳳毛:

如果你看回很多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作品是做青春靚仔形象的一些類形片的角色,他都不是如何去表現自己。真的有機會可努力去做一個角色的扮演,我覺得是由《英雄本色》開始。
[片段播放]
這是部男性的戲,捧紅了周潤發和狄龍,在當時來說,張國榮是第二線的,但這部戲亦因為他的奸角(某程度上)襯托起了兩位男主角,這部戲亦在1986年掀起了英雄片系列的熱潮;在這部片內,張國榮其實某程度是做奸角,要演出一種情義上的衝突。我覺得張國榮由1978年至1985年,他拍的戲大多數是一些青春的類型片,以靚仔形象出現,這部片後,歌迷覺得他的形象不是很好,但其實他是很努力地去改變他自己在電影裡的形象,做一些真的是演出的戲,可以透過電影的角色去表現自己的演技。這部1986年的《英雄本色》,除捧紅了狄龍和周潤發,我覺得張國榮走到這個階段時,他開始可以獨當一面。而後來1987年《胭脂扣》的十二少,《倩女幽魂》的寧采臣,這些角色都深入民心。

《阿飛正傳》裡的阿飛情懷

鳳毛:

接著我要說的是我認為是他電影演繹方面的最高峰,也是最多人討論的一部戲,就是《阿飛正傳》。在《阿飛正傳》裡面,你會看到相當複雜的一種演繹手法,就是他既是想要表現60年代阿飛的精神,但他其實是表現他自己。

在第一段中,回應洛楓說的,他自己在鏡前跳舞的時候,是將自己身體展現,自己望回自己的身體,作為一個慾望對象。
[片段播放]
張國榮在戲裡的表現是揮灑自如。張叔平刻意要他穿著這件60年代的汗衫。他在鏡前自戀,他這個自戀是兩重性的,在鏡前,自己看回自己的身體,作為一種自戀的投射,但同時他亦知道在鏡頭前面的觀眾正在看著他,正在看著他自己慾望自己的一個過程。

第二部份我想看《阿飛正傳》裡面他那種的dark side,戲裡的他沒有一個母親,去追求母親的時候,透過他對他養母的一段對話,那種的自我排斥,也想透過追求母親而去自我肯定的一種矛盾性格。我們看看,他演繹得好精彩,是相當揮灑自如,是介乎表演與表現之間。
[片段播放]
他是在演自已,還是投入角色?你留意一下張國榮最犀利的是,他不需要做很多動作,轉個頭,用眼神,那種憂鬱、憤恨、自我反叛、自我排斥,又要自我高傲的一種特質便表現出來。在眉宇之間,他那種自我排斥,自我肯定,是相當複雜交熾的。大家留意他的眼神。「給我借口去憎你」,不是憎對方,是憎恨自己,這是阿飛最主要的精神,自我憎恨,那種悻悻然。「除非你死了」,不是他媽媽死而是他自己死。

接著的第三部份是最多人談論的,那種浪浪蕩蕩的阿飛心態。
[片段播放]
戲裡劉德華是代表一個現實的男青年,張國榮是代表一個60年代浪漫情懷的青年,他用那種浪漫的情懷,去重現60年代阿飛的豁開去的感覺,這種演繹方法是一種表演還是自我表現呢?我覺得很複雜。

《阿飛正傳》幾乎是王家衛度身訂造給張國榮的,你很難分辨得出他是重現60年代的一個阿飛還是張國榮自己作為阿飛心態的一個自我個性的表達。
[片段播放]
這幕是最好的,王家衛用了一個很長的鏡頭給張國榮演戲。「一世人不會很長……」,他是在說自己嗎?

我覺得1990年張國榮返回藝壇,無論是他的音樂、電影,他都更加揮灑自如。文潔華剛才問我,到底他是自己扮演自己還是演出一個角色 / 投入另外一個角色?在《阿飛正傳》裡面,我覺得是相當複雜的。如果我們說張國榮他一生就是一個阿飛,他的自負,他的自我毀滅,自我收藏,自我欺騙的是一個面具,在《阿飛正傳》,他是帶著這個面具,同時他想對你說,他正在拆下這個面具。

《東邪西毒》裡對世界對自己的放逐

鳳毛:

第二套戲是《東邪西毒》。在這套戲,他不是靚仔形象,正如林超榮所說,好 “麻甩”的。《東邪西毒》亦表現了張國榮的憂鬱的一面,到底他是一個孤獨的人還是一個合群的人?我們看看,我特別選這段,他沒有那麼多的動作。
[片段播放]
我覺得張國榮最犀利的演技是他不是那麼多的動作,他的眼神,他定下來的一刻,及那種無可奈何、茫茫然的感覺。這段獨白王家衛的劇本是重要,但張國榮唸出來很有感情,他讀出來的時候,真的似在訴說自己的故事。
[片段播放]
鏡頭對著他,你們看他那種眼神,對世界對自己放逐的眼神,這是他現實生活中的其中一面,還是一個帶著面具的其中一個角色?
[片段播放]
跟著有個 close up是最悲傷,你看那種憂鬱,那個眼神,這是他還是他正在演戲呢?

王家衛的三套片,《阿飛正傳》、《東邪西毒》、《春光乍洩》很能夠捕捉到張國榮的神髓。

《春光乍洩》裡隱藏的孤獨

鳳毛:

接著是《春光乍洩》。
[片段播放]
這部戲他做得很自然,自然到似是他自己感情的一種演繹。在片中我們會看到一對戀人那種扯來扯去,那種愛和恨,及背後隱藏的一份孤獨。我們看到張國榮演的另外一面,這個不是正派的人,他是演一個浪蕩的,找刺激的人,這是他,還是他正在演的一個角色?

我感到戲裡面張國榮演出的困難是,他要演回自己感情生活的另外一個版本(或許是)的時候,他更加難演自己。

《霸王別姬》裡的人戲不分

鳳毛:

這段他要演出很複雜的妒忌,那種不可以表達出來的妒忌。
[片段播放]
這套戲亦是很難演的,因為他是演程蝶衣去扮演一個虞姬,他是墮入了他的角色,他在妒忌,但不可以說出來。大家都知道《霸王別姬》的悲劇是戲中人分不清楚現實與舞台,張國榮就是要演出這個狀態。
[片段播放]
張國榮要演出那種不可以說出來的妒忌和那從一而終的執著。

這裡他要演程蝶衣演出的虞姬,這是兩重的扮演。
[片段播放]
這段是他的絕望,情願在喝醉酒的時候,做另外一個人,幻想和霸王一齊,這亦是兩重的扮演,他扮演程蝶衣扮演裡面的虞姬。
[片段播放]
這裡他要演出一個妒忌和絕望的交熾。

《鎗王》裡的心理磨合

鳳毛:

到了《鎗王》,張國榮那種性格表演和人生已經再分不開。
[片段播放]
我自己看《鎗王》時好心怯,因為在他的表演裡面,看到那種死亡的意識,在這套戲表現是得很清楚,很不自覺地流露出來。
[片段播放]
這段他是在演戲。
[片段播放]
跟著的這段令我很不安心。他對著鏡,拿著鎗,當然這是劇本的問題,但我是關心張國榮,他的那種facial expression很特別、很複雜、很憂鬱的,解決不了的心理表現在他的演技上,這個時候,他很expressive,不再像以前那樣是嵌入的,現在他是外露的。
[片段播放]
這段我覺得是好震撼,一個長鏡頭內的那種精神分裂、那種自我排斥,完全趕不走那個自己。

本質在戲裡的發揮,表演與表現的混合

鳳毛:

張國榮的電影角色有好多好多,有些是類型片的角色,有些是商業片的要求,有些戲我覺得是介乎他自己的表現及投入角色的一種混合,這是張國榮電影的特色。

最後我引用一句話:「一個人太漂亮是可悲的。」
一位意大利女歌星臨死前說的一句話:「美是令人心痛的,如果美得過份時。」

張國榮的浮生六劫

一生是戲

文潔華:

在繼續張國榮音樂會中黃耀明說了一句話,他說凡是有張國榮的地方,無論在那裡,就有戲。如果你看回他的所有報道,多年來的報道,即使去到近年,在他退隱的時候,無論他出現在什麼場合,一些他不是主角的場合,包括婚禮、剪綵,包括一些其他人的活動、頒獎禮,他一到來便會成為眾人的焦點,主角就會落在他身上,是好不其然,所有人對他都是致以掌聲,很多報道都如實地反影了這些。

香港人曾經有一句話,連張國榮也要捱上十年,意思是說其實他一生都是一場掙扎,亦是一場很豐富的戲。我請林超榮這位全面創作人今天出席,是因為我讀過他寫張國榮的文字,及知道他的見解非常獨到,他給的題目很吸引,張國榮的浮生六劫,我相信他會特別在張國榮電視生涯的那一幕帶給我們很多的回憶。

電視的劫

林超榮:

張國榮在眾多媒介裡面都是光芒四射的,電影、舞台、唱歌等等。《浮生六劫》是麗的時代的一套電視劇。張國榮面對過很多劫,這些劫過後,他變成了鳳凰。

張國榮在電視時代用30秒就說完,因為張國榮從來都不屬於電視的,他在電視裡從來未曾 “光” 過。很多人都發現他的光芒是很犀利的,但為何在電視裡從來不能夠 “入到屋” ,從來都不曾紅起來,他是那麼的漂亮,那麼的有才華?雖然有話他當時太年輕。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張國榮太「貴」了,他真的好像黃霑形容一樣的 「翩翩貴公子」,電視這個文化,這個 “框框” 是屬於頗草根的,屬於頗大眾的,你發現到張國榮一行出來,他完全不適合這個媒介。他在電視上未有紅過,只有被人糟質。他還要有學歷,因為70年代中我們沒有很多大學生,他還要是在外國讀大學,大學生來當電視藝人已經會被罵了,還是個英國留學的大學生,基本上和電視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他很漂亮,漂亮得來有少少邪氣,在電視文化裡面,是最難給他角色的。

電視小生的樣子應該好像劉德華的獵鷹,太太們都喜歡自己的兒子像劉德華,像是乖巧像是聽話的,或者似黃日華,一臉忠誠,那些媽媽們好開心和仔仔們一起看,甚至是 “大大隻隻” 像苗僑偉都很好,起碼捱得托得好安心;太太們和兒子一起看張國榮都頗震驚的,麗的時期很難給張國榮角色。

那麼我怎會留意到張國榮?我留意張國榮是因為他做《浮生六劫》的一個角色,是病態少年。因為患了重病,他那邪氣表現不出來,似《阿飛正傳》裡 “不知何時會死” 的角色,戲裡的他很可憐,做到他沒有力量的,劇中他說對白說得很放鬆,很好看。在我們當年看來,有這樣一個人去演繹一個角色,多麼的放鬆;與其他的電視演員不同,他有另一種自己說對白的節奏。我記得有一場戲,我想當時沒有什麼演員可以演到,戲裡他告訴姐姐魏秋華,他讀到一本書,那時的60年代,他在讀莎達那些存在主義。啊!是說哲學的。這些角色很難找演員去演,他演出來很頭頭是道,他真的識思考,他演得很好,他有那種知識份子的味道,所以在當時,和整個電視文化格格不入。

但他卻被香港電台一班導演、當年知識份子的菲林組看上,他們最愛找很另類、別樹一格的演員。港台的劇集其中有一集是張國榮剃光頭演和尚,那集講述一班來自城市的後生仔往大嶼山看日出,途中去到一間廟宇,廟內有個和尚仔,說的是很有哲學味道的話。你會發覺張國榮成個形象是光頭的,但唇紅齒白,李碧華形容他好像紅樓夢後80回時剃光頭的那個賈寶玉,很另類一格,很知識份子的。又香港電台拍過《歲月河山—我家的女人》,張國榮扮演一個大地主的其中一個少爺,在省城讀書回來,回到農村,見到農村不滿的事,亦是一個知識份子,其中一場還找了個攝影師幫家人影相,帶來科學、新的文明,打破階級,他叫一整屋的人一起影相,連工人都影,當然他父親很不高興,沒有階級,沒規沒舉,連工人都一起影全家福,但村民好開心,他演知識份子的角色,將知識帶給農村。知識份子喜歡他,普通觀眾便不會喜歡了。他的層次頗高,完全不草根,這是他的一個劫。

倘若在無線電視還比較好,但他在麗的,後來的亞洲電視。雖然當時紅的明星都有大學生,如許冠傑是大學生明星,但許冠傑的樣子是健康的, “入到屋”。他在的麗的電視,那時的演員、捧的小生,如萬梓良,奸奸地有邪氣,江湖味重,所以可以做到《大內群英》,但張國榮完全沒有 “佬” 味;演青春劇,但他又不是第一線,因為當時麗的要捧的是好像陳秀雯的老公林國雄,要好正直,好純樸,張國榮又不是那種;他可以有點古惑,但又古惑不過劉志榮,發覺他未必騙到人,除了可以騙到女仔。他在整個電視時期有好重的劫難。

張國榮給人的印象是有錢仔,有學識,留學生,靚仔,靚到的程度是會人妒忌,又有點邪,見到他你會退後少少來看的。我們做電視的會知道,選casting方面是考慮到電視是 “入屋的文化”,是大眾文化,不同於電影及舞台,要 “入屋”,要很安全,要很健康,奸都要奸得好衛生,張國榮與70年代電視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張國榮紅起來是要憑唱歌,歌可以聽不用看樣子,聽<Monica>真勁,<無心睡眠>真犀利,是誰人唱的?看那人的舞跳得很好看,原來他叫張國榮。紅到這樣,才再攻電視、電影。但他回電視都未贏到,我想他唯一最打不贏的戰場是電視;明白電視這個文化媒介的特色,會察覺到張國榮的特別,為何公仔箱(電視)容納不到他?張國榮當紅後,曾經有輯《香港八幾》,請他回來客串幾集,你會發現那個張國榮仍是不好看。原來張國榮是不屬於電視,有些明星是不可以用那麼小的框框去看,如萬里長城、紫禁城、凡爾賽宮,這麼大便要這麼大去看,所以張國榮真是一個很大的Star(明星),他是屬於一種演員,必須在大銀幕,放得很大很大,才可以感受到他的震撼。在家中,真的不需要擺放個Star,不需要那麼光,不需要那麼靚。

再者,張國榮那種演技及表現方法,從來都不屬於電視的,他的演技不是來自表情;相反在電視裡面,演員是需要很多表情的。張國榮那種演戲是沒有很多表情,由他做香港電台那幾個單元劇,《浮生六劫》,他都很極力去壓制自己的一種表現方式,我來舉例,當年的吳楚帆和張瑛,張瑛是很多表情,吳楚帆卻是開心和嬲都是那個樣子,但你知道他嬲,知道他開心,憑他的眼神、對白、說話。張國榮的演技需要集中時間去看,有思考性,而那種思考性來自「留白」,即空間,但電視是不可以有空間的,什麼都要畫公仔畫出腸,張國榮在電視是注定失敗的,他是真正的 Superstar,是太「貴」太漂亮了。

我覺得張國榮在電視的劫是因為他太漂亮、太高學歷,和他的演技具思考性。

電影初期的劫

林超榮:

在麗的出身,像張國榮這種公子哥兒是很難有角色給他演的。他那麼帥,一是演繹公子,一是演繹二世祖,好像在《胭脂扣》裡面的十二少,再cheap(低俗)一點就是演 “花靚追女仔”(乳臭未乾的少年追求女孩子),再不就是演姑爺仔(小白臉),所以他離開電視剛踏入電影生涯都是演反派角色,他的電影初期都是一種劫。

能夠幫張國榮化劫的一部主流電影叫《緣份》,《緣份》導演和編劇想了個方法去“造低”(降格)張國榮,就是將他變成一個傻瓜,一個“頭頭踫著黑”(倒楣)的傻瓜,這樣觀眾才開始慢慢接受他。

另外他亦以唱歌來化劫,由歌聲讓人重新認識他,再重投電視和電影。他的歌聲是比起他其他事業最先突破的,帶回他很多的成就。

後來復出的張國榮變得很放鬆,看《東邪西毒》及《前程錦繡》,他都放鬆去演繹壞人的角色,甚至在《家有喜事》中擠眉弄眼演喜劇,亦能夠和周星馳分庭抗禮,可見他功力深厚,演技的利害。

最後一劫

林超榮:

張國榮最後過不到的一個劫,是他要當導演,自己度身訂造給自己一個戲。很多人都說編劇最難寫的戲是寫給自己拍的戲,因為永遠過不到自己那關,正如許愿說<寵愛>那張唱片,張國榮自己做監製,做得很辛苦。他說要當導演,找人寫劇本,他心目中有個故事。我問那些接近他的電影界朋友,其實他開戲很容易,他那麼多錢,為何開不到戲,除了劇本會有點難搞,但終會談得妥。另一個問題是找不到投資者,這點我很奇怪,他自己身價也700-800 萬,然後拍一部片300-400萬,我當是500萬的製作,真的很容易搞的,但哥哥說不可以這樣的,他不要自己投資開戲給自己,他要有真心賞識他導演才華的投資者。當導演是他的一個心結,一個化不開的劫。

今天看回電視時代的張國榮,如果有機會看電視節目重播,你們留意他的特色,他那表演方式是很冷靜的。

分享及總結

寄語給哥哥

文潔華:

多謝林超榮替我們以很敏銳角度回顧張國榮演藝的一些階段。

以下的時間我想快點交給大家,因為大家真是很耐心由三時到現在已經是三個小時了,相信有些朋友都想藉著哥哥生日講一些說話。有些地方,在專家的範圍內的,要想他們回應也可以,想發表意見當然非常歡迎,請大家爭取時間,我們不會逗留太長。

聽到我們剛才多位嘉賓從他們專家的角度講了一些親身的經驗或者他們自己的分析,你們是否同意或者你們有些東西想補充?

作曲的哥哥

聽眾一:

想問許愿先生,因為哥哥說他不懂彈鋼琴,我知道他會作曲,我想知他怎樣作曲呢?

許愿:

他音樂感很強,他想到個音會記住,因為他是歌手,他會哼住個音。他好 “叻”可以記得很仔細,然後找個識彈琴的人幫他記錄,所以他可以寫歌給自己和寫歌給人家。完全是天才波,他會彈吉他,但放下了多年,他不懂彈鋼琴,但他音樂感好,他的音很準,自己想到個音,仔細的音調編排也有系統的記著,找個編曲家替他記下來,然後再修改。他懂得看樂譜,他是會唱回自己歌曲的和音部份。

哥哥的成就已超越獎項,一位Cult Figure 的藝人,能教人們一生追隨

聽眾二:

許愿先生剛才說這樣的藝術研討會應該去年或在哥哥離開我們之前舉辦。是不是哥哥的成就以前是沒有得到大家認同?在電影方面,好像沒有給他應該有的榮譽,想聽聽各位的意見。

林超榮:

為何以前沒有去Salute他,去肯定他的成就?中國人有一句好 “衰”的說話,叫「蓋棺定論」,那個人未曾畫上句號或者退休,你都不以一個終身成就去評斷他。其實張國榮在過去電影裡面,己經是影帝,電影評論學會,他以《東邪西毒》拿過影帝,他的成就已獲肯定,不過沒有很蓋棺定論的討論他的終身成就而已。

洛楓:

我也可以說幾句關於電影方面的,我亦當過台北的金馬獎評審,老實的說,我很尊重每一個評委員裡面的組合,或者是每一種獎他們的頒獎意義,但事實是,每一屆電影頒獎要很看那年找到那些人去評審和他們對電影的角色性別的開放態度。我自己那年是第38屆金馬獎,那年我自己的經驗不是那麼愉快,因為有些評審對於一個男人去演Gay的角色未必會接受;對大眾來說,張國榮實在太觸目、太震撼,要很好的彩數遇上一些開放的評審。其實,他入圍金馬獎差不多七、八次,但一次都拿不到獎,很多時候都是差一票,這些東西我相信是命中注定,但他的成就已經超越獎項,不需要由獎項去肯定。

鳳毛:

我都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張國榮每一次提名或者是拍得比較好的戲的那年,很多時對手是黃秋生、吳鎮宇、梁朝偉,很多時會出現很多爭持,在這方面,在比較演技上面,這幾個是比較容易被人接受。林超榮提及過張國榮的演技,及那種介乎自我表現和表演角色的演繹,是要有空間給觀眾去思考,比起觀眾立即看到演技那種表達方式,對他在角逐獎項上來說不是那麼 “著數”,尤其是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那些獎項上。

許愿:

這些不著數其實無形間都會對Leslie 有某種的影響。他看事可能淡薄過80年代90年代,但他都很重視人家對他的尊敬和對他工作的評價。我剛才提到,他如果知道大家聚在一起這麼學術性地討論他的工作,他會很開心。作為一個朋友,我知道他會高興。

我不同意中國人那種所謂蓋棺定論,我覺得我們那些獎項,你不是退休不是死都不頒發,是不對的。但有一樣事,大家都有談過,因為他的特色,Leslie是選擇了一條比較難行的路,或許不是他選擇,或者是命中注定比人難行,所以有些東西,另一個藝人可能容易得到,無論是影帝又好,無論是一些終身榮譽也好,但是因為他是那麼特別,他是容易做了我們叫做的Cult Figure。Cult Figure是太 “大路” 的人不能做到的,但做到一個Icon一個Cult Figure的藝人就是犀利的,因為他會有很大群的影迷及歌迷一生一世跟著他,而張國榮絕對是一個Icon和一個Cult Figure,和他同期的一些明星歌星可能得到更大的榮譽,但就做不到Cult Figure 或者做不到 Icon。

鳳毛:

《阿飛正傳》張國榮做的那個角色,我想不會再有人可以超越到他的了。

多面體的哥哥

聽眾三:

我想講講我最先認識張國榮是因為香港電台《我家的女人》。我覺得為何有個受過西方教育的人可以著長衫著得這麼漂亮,然後再看回近期的錄影帶,發覺原來他識唱黃梅調,再讀多點資料,原來他識唱任白,我覺得他是個中西文化的結合。他很多中文歌的歌詞裡面已經有很多單字的英文句子,可能我們跟著許冠傑那時全部都是中文的,很少夾雜這麼多英文,覺得他很有型。

我覺得他在舞台上,能帶起那種氣氛,令到你好有滿足感和令人很開心,很有美麗的回憶。他是個很儒雅的人。我從電台那個自傳聽到,原來他小時候是跟他的傭人六姐長大,他說過他會好珍惜六姐,因為六姐的地位是超越他媽媽。他學會的中國戲曲或者是粵曲都是因為六姐,他很多時都會重覆他好疼愛六姐,及六姐帶給他的回憶。我奇怪為何他外表那麼洋化會有那麼重的家庭觀念呢?你們剛才都說過他不愛 “浦”,很喜歡在家中,很多時都會返家吃飯,為何他的外表和思想會不同的,為何他那麼奇怪,一個人有兩面體的。

他在電影裡面有很多情愛的戲,他曾經說過:「我作為一個偶像,不介意拍床上戲,但一定要不猥瑣。」現在好像劉德華或者阿倫,都做不到這個角色,但他拍得很自然和讓人看得很舒服,很有浪漫的感覺,而不是硬堆砌出來。我同意他那要有空間思考才會體會的演技,好像《胭脂扣》中,他上樓梯回望,望梅艷芳,那眼神和迷人的一笑真會殺人,那是很代表作。《阿飛正傳》中,他亦有那種味道,現在一輩的藝人是沒有這種味道,甚至是梁朝偉都沒有,梁朝偉的眼神和他的眼神是絕對不同的。

領會哥哥的層次,學會跟哥哥一起進步

聽眾四:

其實我喜歡張國榮已經廿年了。為何我喜歡他?就是因為他每一次都會突破自己,去做一些其他人沒有做過的東西。我和一些同是喜歡張國榮的歌迷朋友談過,他們不是很接受他那個大熱形象和 Jean Paul Gaultier 設計的那些衫,但我好同意洛楓小姐所講,他不是去扮女人,他是去演繹兩性的那種味道。他每一次新形象的演繹我是更加喜歡他,他最近的形象我真的是很喜歡,但很多資深的歌迷都說不是很接受他長髮這個形象。

香港沒有一個藝人像他那樣,可以做到突破自己亦突破其他人,我覺得他肯去嘗試做每一樣東西。剛才超人說得很對,他是個太完美主義者,他喜歡聽別人的意見,但有時在不開心的時候,他想回人家講的意見的時候,他可能有點執著。我希望他的影迷及歌迷,應該去接受他去突破每一樣東西,不應該只是困在他們喜歡的那個形象,而那個形象可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了。每一次他給我們新的形象,我們都應該去接受他。

洛楓:

其實他長髮那個 look 在《東邪西毒》中都見過的,不過在古裝片中,我們容易接受一個男人長頭髮,因為古裝的男人是梳髻。張國榮是一個很多層次的人,相信他自己都會期待自己的歌迷和影迷跟他一樣很多個層次,和他一起的進步和變化。

張國榮電影的特點,演技中能保留性格

聽眾五:

我經常有一個疑問。無論是專業的評論也好,甚至是網站一般的fans 的評論也好,他們會說,你看這個鏡頭,他正在做他自己,你看他多不羈,多瀟灑諸如此類。在藝術方面,如果一個藝人的表現上是做回自己,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覺得大家多少帶點褒意,即是讚的,當中的意義是什麼呢? 那意義如何去反影我們為何那麼喜歡他?

鳳毛:

我剛才都有說過其實表演有兩種,一種是你不是那樣的而你要去演出那樣。我自己覺得張國榮的特點是他兩樣東西交熾在一起,他不是自己做回自己,自己做回自己有什麼特別呢?做電影上、影像上的一個性格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如何自己去做一個表演或者是那只是演技,我自己覺得張國榮的演技是夾雜於這兩者之間的,他不完全只是自我的表現,如果純粹只是自我的表現,這樣的演技是沒有演繹的意義。所以我是有一個看法,他其實是 “他要做一個角色的時候,他的演技達到一個什麼程度,他還可以保留他自己的一個性格”,這是張國榮電影的特點所在。

對哥哥有否公平

聽眾六:

只是用幾部電影的角色來評論說他只是在演他自己,我覺得對 Leslie非常的不公平,因為我們看過他那麼多部電影,覺得他演出非常多樣化,而且看得出他的投入,這是我對 Leslie最佩服的地方。

我想請問一下許愿先生,你和他接觸這麼多時間以來,他這麼直率,這麼真誠的個性是他在演藝圈感受到痛苦的一大主因嗎?這麼複雜一個環境,他那麼真誠,在演藝圈裡面是否會遭遇到什麼的困難?

哥哥走上較難行的演藝路

許愿:

這個娛樂圈是比較適合些圓滑的人,或者可以這樣說,圓滑的人在這個演藝圈是比較容易生存,也生存得比較開心。如果答你這個問題,就是說因為Leslie是比較真性情和會直接表露自己喜歡與否,他會帶給自己多些麻煩,特別是他未特別當紅的時候,累積下來路會較難走,而他亦是一個感性的人,他不會容易隨遇而安,有些東西他會放在心內。

感性的人是一個好的藝術人,因為感情豐富些,可能某程度有時會複雜些,但這樣會使得他的作品,無論是演技或者是唱歌,感情比較濃厚和更加吸引;所以可以說,好的方面,我們認識到真正的張國榮,他不是一個 “世界仔” 的人,我覺得他或許嘗試過,但不成功;他亦是一個很有性格、很自我的人,因此有可能路是較難行和辛酸,這是我的感覺。

角色中見本色,一種獨特的表演方式

鳳毛:

我想補充。有些聽眾可能覺得我這樣演繹張國的演技,說我只說他演回自己,我不是那個意思。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只能找一個角度,找他一部份的戲來說出他那種的獨特,其他的戲,如《大富之家》、《倩女幽魂》的寧采臣 、《流星語》這些,他演一個角色是很稱職的。我特意選那幾套戲,想講出在這幾套戲裡面,他那種獨特的表演方式。

許愿:

其實他那種表演方式難度更高,因為他要用自己的真感覺、真感情、真性情去投入和演繹那些角色,如《鎗王》《異度空間》,我覺得難度更高。

多謝張國榮

文潔華:

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不會因為他在剎那間的決定而遭到改寫。很值得思考的是,倘若哥哥是生老病死,或是交通意外,我們今天對他的紀念會否不同。我記得在他年青和得到最多獎項的時候,有人贈他一句,就是 「剎那的光輝不代表永恆」,但我們覺得他真的在剎那間這麼短的人生裡活出了永恆。

我知道今天有很多紀念哥哥的活動進行,但朋友選擇來這裡,用一個認真的思考角度去追憶他的藝術生命,我覺得這可能是他最喜歡的方式。剛才有朋友說到六姐,哥哥有很細緻的感情,這很多時都是來自我們小時候一個很關懷我們的母親或者是最親的人;當他長大的時候,他發覺不是每個人都愛他,有些人會排斥他,有些人抗拒他。哥哥曾提過:「我永遠都記得那些對我好的人。」而每一次演唱會他都說:「有你們,我覺得我生命很好。」我們不會令哥哥失望,我們永遠都會支持和紀念他;但同時間我們應該換個角色,要去多謝他。在1956年到2003年,他和我們一起在香港長大的日子,已經是我們當中的一個部份,他為我們所做的,在今日的嘉賓主持或者嘉賓講者裡面已經肯定,或者在你們各人的心目中,所得到的比我們所知道的更加豐富更加獨特,每人所理解他的每一個側面,像一粒鑽石,有數不盡的那麼多面相,現在就用我們的掌聲去多謝張國榮。

我相信在往後的日子會繼續有張國榮的活動,每年都會有,來肯定張國榮是香港少有的傳奇。多謝今日大家的蒞臨,多謝每位嘉賓。